我的“人际圈(教案)

VIP免费
3.0 感同身 2025-11-02 0 242.42KB 10 页 2班币
侵权投诉
《我的“人际圈”》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
高二年级
学情分析:
人际交往问题是高中生活的重要议题,同伴在青少年心中有重要的地位,
影响着青少年的情绪体验和自我感受。
高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两种典型的表现:
第一种表现为,自我中心化的倾向,表现在人际中过多考虑自己的感受而
忽略他人的感受,更少主动倾听和了解他人,强求他人以自己为中心。在人际
交往中多采用控制、干涉的方法,侵入他人边界。
还有一种表现为,过度重视他人而忽略自我,因为担心破坏人际关系、影
响自我形象、伤害他人感受而选择顺从讨好别人,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
法,允许他们侵犯自己的边界,回避冲突,往往采用被动攻击的方式表达不满
这两类人际模式的个体还容易相互吸引和捆绑,且最终陷入人际冲突之中
他们的表现虽然存在很大差异,但都没有遵从尊重、边界、沟通的基本原则。
青少年的情绪体验丰富且强烈,人际交往容易激发各种情绪,当青少年难以消
化这些情绪时,很容易会将其归结为对方的原因,希望对方能为我的感受负责
希望对方能够改变,只要对方改变了,我才能变好,而忽视了自己在人际关系
中的责任。
本节课的设计,采用“人际圈”的比喻,是参考“人际边界”的概念,并
融合尊重、沟通的主题,通过一个具体案例的分析,并借助具体图像的比喻,
帮助学生更好得理解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原则,识别不同的人际模式,并运用到
生活之中。
理论依据:
1. 人际边界:
人际边界是指个人所创造的准则、规定或限度,以此来分辨什么是合理的
安全的,别人如何对待自己是可以被允许的,以及当别人越过这些界线时自己
该如何应对。简单讲就是一个人清楚的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利范围;既
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不侵犯他人的。人际边界清晰包含
我边界感的明确以及对他人边界感的知。模的自我边界的表现是讨好
顺从、依赖。而模他人边界的常见表现是:自我中心主和越界为。
2. -循环与互动:
在系内,定模式的过和变化的发生是线的,因此任何
为都是对系内其他互动过应。原因会自动
个原因,这就是所循环。本节课用系统思分析AB的互动:
A入侵B的边界,B允许自己边界被入侵A的“过于热情”引起小
B的回B回避使A了解真实B,从为入
的方式,使B只能被动攻击。关注事情的环性问题
起始点,有了解互动的本担自己在人际中的责任,避指责个个体。
教学目标:
1. 目标
分析和识别人际交往中不合理念和不模式,并识其影响。
2. 目标
掌握和运用合理的人际圈法则:尊重、边界、沟通。
1. 情感目标
识到个人都是独立平等的个体,积极承担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
1. :识别不合理的人际圈法则,分不同的人际圈模式。
2. :如何运用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和指自己的人际交往。
教学过程
一、阶段
教师引入一个案例,学生有更强的入感,更地理解本节课中的一
象的概念和原则。同时同学们故事纯属虚构,不要自入或对
A烦恼
我一直把小 B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我非常珍视我们的友谊。分班之
后,我和小 B不在同一班里,我经常下课去找她,给她留纸条,跟她分享
很多自己的事情,约她出来玩,给她带我最喜欢吃的零食等等。
但慢慢地,我发现小 B好像对我没有那么热情,看着她与班上同学有
说有笑,玩得那么开心,对我却有些疏远,有时候约她出来也表现得犹犹
豫豫的。
难过生气可以,我宝贵
东西,她却一点都不珍惜。我把她当成最好的朋友,她却没有把我放在同
样的位置上。感觉她就是白眼狼,没良心!
B烦恼
A对我非常好,我很感谢她对我的付出,但有时她的过于热情让我
很有压力,我现在有新的班级,新的同学,每天也有很多事情要做,她经
常来找我,约我出去,我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但又不敢拒绝她,她给我的
东西,也不是我喜欢的,但我还是收下了,还要表现得很高兴。
拒绝敢表实想会让过,
让她觉得我是一个不好的人,害怕影响到我们的关系。
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不知道怎么跟她说清楚,有时想躲着她走,甚至
看到她来找我有些心烦,又觉得这样是不对的。
我的“人际圈(教案).docx

共10页,预览3页

还剩页未读, 继续阅读

声明:由于班主任教研资料网站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确保部分用户上传资料的来源及知识产权归属。如您发现相关资料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客服,我们核实后将及时进行处理。
作者:感同身 分类:心理健康 价格:2班币 属性:10 页 大小:242.42KB 格式:DOCX 时间:2025-11-02

开通VIP享超值会员特权

  • 多端同步记录
  • 高速下载文档
  • 免费文档工具
  • 分享文档赚钱
  • 每日登录抽奖
  • 优质衍生服务
/ 10
客服
关注